会议专题

大包梁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防治方法探讨

大包梁滑坡是在重庆市万州区近水平地层环境中新发生的平推式滑坡,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造就了这种特殊的滑坡类型,本文在现场地质调查、勘探及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基岩裸露,由砂、泥岩互层构成的陡坡、临空条件好、拉裂缝前部坡体厚度不大等微地貌条件是平推式滑坡形成的关键。这些位于特殊部位的斜坡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后部逐渐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拉裂缝,拉裂缝深度愈大,充水时形成的静水压力也愈大,当拉裂缝发育到一定程度,潜在滑面软弱夹层贯通,静水压力足够大时,外侧的山体便会在静水压力和浮托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滑动。对于该类滑坡的防治应重在“治水”,在滑坡后部裂缝形成初期应及时封闭回填,避免地表水渗入,减缓拉裂槽向下的发育速度;在滑坡发生后,可在后部拉裂槽开槽放水,通过迅速降低拉裂槽水头高度,减小静水压力,从而达到提高滑坡自稳能力的的目的。对于规模较大的类似滑坡,也可在拉裂槽后部布设截排水沟、前部适当位置布设水平排水涵洞的办法,避免雨水灌人拉裂槽,同时将拉裂槽中的积水迅速排出,以及时有效地达到治理效果。同时对于拉裂槽过于宽大的地段,应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栏杆,保护过往行人安全。其治理思路可供可供三峡库区类似滑坡参考.

滑坡 发育机制 地质环境 水文特征 排水设施

徐刚 王辉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重庆401147

国内会议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13年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207-211

201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