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情”计划:以香港文化指标框架探讨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教育的策略模式
教育与推广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为配合中国香港学制高中课程专题探究及其他学习经历的课程发展,中国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获优质教育基金赞助,于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举办”历史传情——本土文化风情体验及传承计划”(下称”本计划”),便是期望透过学生参与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然而,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作仍属初阶,未有较成熟的推行架构.故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职责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主要负责从事政策研究、编写每年的施政报告、了解分析社情民意等)所设计的”香港文化指标框架”,从而探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策略模式.以“文化指标框架”中强调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教育”及“保存及档案”的理论架构,阐释本计划推行的策略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教育 文化指标 教育策略
萧婉玲 黄建豪 陈毅勤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245-258
2013-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