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红山文化玉器真伪对比鉴定初探

本文希望能通过揭示现代化制玉工具的做工痕迹及其作伪工艺及做旧手段来解决红山文化玉器仿品的辨伪和鉴定问题。进而探讨现代仿古玉的鉴别方法。红山文化玉器的材质绝大部分是属于角闪石、透闪石一类的软玉,质地细润,色泽多呈黄色和青绿色。仿品多采用帕岩产原生沁玉石和真古残破玉斧等器进行加工和改制。红山文化玉器造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和对称,动物形象注重整体形似和关键部位神似,运用阳纹、阴纹、瓦沟纹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品虽然也采用阳纹、阴纹、瓦沟纹,但由于对真品的认识极其有限,所以很难达到神形兼具。红山文化玉器的工艺属于手工工艺,从红山玉器上留下的工艺琢磨痕迹和细部特征来推断当时的制作工具和工艺流程,对比现代仿玉器,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当时的手工加工的工艺痕迹和现代的机械加工的工艺痕迹的差别。具体表现在线条的刻划,穿孔方法以及抛光等方面。红山文化玉器沁色较少,更少有整体被沁色掩盖。仿品往往周身布满人工沁色,很难看清里面玉质。掌握以上几点,是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理论基础。但在现实的鉴定工作中,只有理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若想在鉴定方面有所突破,必须大量观摩实物真品,提高对真品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识别出仿品。

红山文化 玉器 鉴定工作 碾磨技艺 沁色工艺

邵淼

四平市博物馆

国内会议

吉林省博物馆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

长春

中文

459-476

2013-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