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水力发电工程隧道施工计测及处理探讨
对于泥质板岩挤压段,地下水与开挖后解压二个条件是造成岩体弱化的主要原因,在一定的范围外解压状况即不明显。依据松林头水隧道监测数据,潜变应已趋于收敛,经超过1年的量测,收敛变形量也未超过2 mm,变化极微,显示而所采取之加强支撑补强措施,已发挥效果。依修挖后之监测显示,变位量极微,对已完成之衬砌断面至完成隧道充放水试验后,所进行之不定期检视完成面,迄今均无异常龟裂及挤压变形现象,显示目前隧道四周岩体己稳定,本工程混凝土衬砌设计应属安全。且依本区域地质特性将来该区段再发生挤压潜变或膨胀之可能性应不大。调查阶段因取样不易或试验之岩样完整,致设计之地工参数评估值稍高。相较于开挖段地质复杂比预期差且渗水软化,致实际变位量比设计预估量高。板岩之夹泥剪裂破碎带,呈挤压变形特性,尤其开挖后,立即支撑前变形量可达总变形量一半,故隧道应逐轮开挖即支撑,以维隧道安全。 板岩遇水有软化现象,尤其含泥量高时,软化情况会加剧,但因板岩致密,地下水渗出缓慢,常于隧道开挖后数日始发生渗水现象,施工必须谨慎。计测仪器观测发现变形未收敛时,表示挤压现象,须立即采取加重支撑等必要措施,以免隧道变形恶化,影响安全。而板岩含泥量高,尤其于剪裂破碎带,具有挤压潜势,隧道开挖支撑设计须保留较大变形量空间,及加重支撑(即提高支撑强度,本工程采钢支保仰拱闭合形式,效果佳),方能避免隧道修挖等二次施工问题,以利工进及安全。未来在板岩地质区域若遭遇剪裂破碎带且含泥量高(或为千枚状板岩)应紧密监测,隧道变位情形及支撑是否适当。岩栓及板岩之潜变特性于隧道开挖亦应加以评估。
隧道施工 地质特性 混凝土衬砌 补强处理
李庆龙 黄伟光
台湾电力公司,台北10016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762-775
2013-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