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织铁路施工中揭示的系列岩溶问题综述

黄织铁路南起贵昆线路黄桶站,北至织金县终点站,全长63.6km,其中碳酸盐岩分布51.2km,占线路总长的80.4%.由于岩溶问题的复杂性及当前勘察技术的局限性,使岩溶问题成为西南铁路工程建设中最常遇到的主要不良地质问题之一,本文拟通对黄织铁路施工揭示系列岩溶问题的综述和分析,虽然黄织铁路在勘察阶段和施工阶段投入的岩溶勘察手段并不单一,设备和技术也比较先进:有大地电磁法测深法(V6)物探、电导率成象系统(EH4)物探、电法勘察、密集钻探9法、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法(TSP)物探超前探法、地质雷达、密集钻探法、钻孔原位挖井深测、区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等综合手段,由于岩溶问题的复杂性及各种勘察技术的局限性,仍未能彻底查清岩溶问题,因此,施工揭露后再进行岩溶处理成为必然。在各岩溶工点问题处理中,以确保工程安全、可靠、不留后患为主要目标。

铁路 岩溶地质 勘察技术 施工管理

张前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2

国内会议

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贵阳

中文

91-95

2008-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