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红绿蓝三基色聚螺芴发光材料

聚螺芴可以避免聚芴中由于聚集或芴酮缺陷带来的绿光峰,具有良好的光谱稳定性和蓝光色纯度,在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PLED)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为了确保聚合物的溶解性,一个或多个烷氧基通常被引入到聚螺芴的侧链.但是,由于烷氧基具有较强的给电子能力,能够发生从侧链到主链的电荷转移(CT:charge transfer)作用,使得激发态中含有部分CT特征,最终导致荧光量子效率的降低和发射光谱的红移.针对这种情况,将外围的烷氧基替换成咔唑致溶基团,发展了基于咔唑的深蓝光聚螺芴材料P(Cz-SF)”.和烷氧基聚螺芴P(RO-SF)相比(λPL=455nm,FWHM=58nm,ΦPL=0.20),咔唑聚螺芴P(Cz-SF)的发光峰位蓝移到422nm,半峰宽减小到45nm,同时固态荧光量子效率显著增加到0.60.相应的PLED器件获得了有效的深蓝光发射,色坐标为(0.17,0.06),外量子效率高达3.0%。在此基础上,在咔唑聚螺芴P(Cz-SF)的主链共聚不同带隙的发色团,成功地实现了发射光谱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内的调节。相应蓝光、绿光和红光PLED器件的发光效率达到了5.6、21.6和4.4 cd/A,色坐标为(0.16,0.16),(0.32,0.60)和(0.61,0.34)。

发光材料 聚螺芴 制备工艺 发光效率

丁军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22

国内会议

2017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

长春

中文

1-2

2017-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