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考恢复四十年的思考

今天的高考制度既是荒谬的又是合理的,既是可悲的又是可敬的,它是地狱又是天堂,它是一头让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怪物,这就是今天的高考制度.2017年是文革结束之后高考恢复四十年.高考,对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许纪霖教授是恢复高考之后第一届77级大学生.在2007年高考恢复三十年的时候,他在广州的公众论坛做专题演讲,谈对高考制度的思考,十年之后,当衡水中学模式在各地扩张,同时又受到了抵制的时候,许纪霖教授的这些思考依然有其现实的价值. 高考不仅仅是简单的人才选拔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是规范整个社会发展取向的社会制度安排,它取的不仅仅是大学人才,更重要的是社会精英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拔,这个改变是非常重要的。高考恢复后这三十年,可以分为前15年和后15年。前15年,大致上高考起到了一个解放的作用,它正面的作用更大。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之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比较高的层次,会发现高考的很多弊端慢慢暴露出来。 今天的高考制度和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个非常大的错位。今天的高考越来越应试化,是应试教育。今天这样的一个高考,一方面在人才选拔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荒谬性,但是它在承担非教育的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它的作用是非常核心的,而且得到了社会大部分人,特别是老百姓们的拥护。 今天这样的一个高考,一方面在人才选拔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荒谬性,但是它在承担非教育的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它的作用是非常核心的,而且得到了社会大部分人,特别是老百姓们的拥护。实际上这几年教育管理部门,整个社会在做各种探索,希望做一些改革的探索。现在就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模式在试点,一个是政法大学的模式,按照各省人口确定招生名额,以试图改变现在各大名校在发达地区招生过大的问题;另一个是上海复旦、交通大学开始的试点,学习国外在上海考生中实行部分的提前面试自主招生,不经过统一的高考。前不久杨东平领衔的北京二十世纪教育研究院也提出了一个民间版本的高考改革的方案,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两种制度都有合理性,但是彼此之间有冲突。 现在中国要改革,要发挥合理性,需要各种社会配套条件,这些配套条件现在都不具备,真的很难。很难也不是说要可以无所作为,许纪霖教授认为要用多种方式进行试点,如果要按照完全的人才选择标准,我们可以说现在复旦和交大那种自主招生的方式是非常合理的,它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可以选择到大学所需要的思路开阔、领导能力强、以后有可能创新的人才。但是,这套模式如果全面推广的话,会造成极大的不公正。 中国目前的情况,只能多种制度同时实验,多条腿走路,复旦、交大的方案可以继续试点,而且在城市范围内可以继续扩大,但是自主招生、以素质教育为选择人才的方式比例不宜太大,无论如何不能超过1/4,因为还要向社会其他地区开放,给他们一种流动的机会,但是这个试点是有意义的。许纪霖教授认为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缺乏一个像美国关于正义问题的大理论。

高考制度 人才选拔 合理性 正义性

许纪霖

国内会议

对接京津——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

河北廊坊

中文

1-13

201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