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王毅、陈锡文、郭树清、刘源的高考往事

又是一年高考时.在中国的高考史上,1977年和1978年是两个极为特殊的年份.1977年,邓小平重新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之后作出了一个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重大决策,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现任外交部部长王毅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参加高考,1978年,25岁的“高龄考生”王毅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日语专业就读。在此之前,王毅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8年知青,因为“高龄”,他差点与高考失之交臂。1982年大学毕业后,王毅与外交部结缘,进入亚洲司工作,此后所经历的每个职位几乎都创下了“外交部该职位最年轻的纪录”。比王毅还年长三岁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没有这么幸运,他报名了两次高考才得到进入考场的机会。 现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党委书记郭树清也是77级考生,简历中,1978年3月入读南开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透露了这一点。当时的阿日点力素大队书记杨登扎布记得,大队里很多知青都是调走回城的,郭树清则是直接考上大学走的,作为红格尔公社为数不多的不抽烟不喝酒的知青之一,郭树清对付寂寞和劳累的方式是读书,还“头头是道”地给知青们讲“剪刀差”这个经济名词。 刘少奇之子刘源在1978年3月入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当时他的父亲还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走资派”尚未平反,他的母亲王光美还在狱中。当年,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是北师院历史系。虽然分数过线,但北大没有招收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北师院以“体检过关,就能上学”为由将政治问题变成体质问题,为刘源在同仁医院安排了一场只有一个学生的特殊体检,将他顺利录取。

高考制度 年龄限制 报考标准 政治考察

辛苏

国内会议

对接京津——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

河北廊坊

中文

1-5

201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