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和《西医疾病部分》的适用性和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评价方法包括适用性评价和应用性评价.适用性评价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评价指南的熟悉和使用情况、质量水平、临床适用情况等;应用性评价采用前瞻性病例调查分析方法,评价指南的临床应用符合度和应用效果(包括疗效、安全性、经济性).采用统计学基本描述、构建不同比较组进行交叉或分层统计学检验、多因素分析以及混杂因素处理等多种分析方法. 结果:适用性评价显示,中医、西医指南整体熟悉使用程度相当,分别为85.43、84.57%和52.1%、54.47%;指南整体质量水平较好,适用范围、术语使用合理性评分较高,分别为91.94%、93.35%,辨证论治相关内容合理性均在75%以上;适用情况评价较好,其中安全性评分最高;综合评价显示中医、西医指南的适用的比例分别为77.73%、75.46%.应用性评价结果显示,指南与临床实际应用的符合度较高,除”其他治法”和中医指南的”调摄预防”以外评分均达到90%以上;应用效果评价显示,安全性>经济性>疗效;综合评价结果,选择较好的比例(≥7分)在75~80%. 结论:基地单位医师对《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熟悉程度较好,并有一半以上的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指南质量水平较高,临床适用性较好;指南临床应用符合度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临床疗效显著;指南的总体疗效与技术水平较高,临床适用性较好,临床医师对指南内容比较满意;指南存在缺少循证医学方法和创新性等不足,需要在指南修订中不断完善.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应用 适用性 评价指标体系

韩学杰 刘孟宇 连智华 王丽颖 史楠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100700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甲16号,100700

国内会议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8-15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