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40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发病因素及中医证型的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2010.7-2014.6这4年间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因素、证型分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与国内外指南存在的差异,为为传统医学对心力衰竭研究的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记录近4年本院心内科406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例的发病因素、证型分布等情况. 结果:①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年龄范围为11岁-95岁,平均为60.2±14.8岁;女性患者发病年龄(平均62.8±14.3)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平均57.6±14.8);心功能Ⅱ级患者平均年龄为57.3±14.6,心功能Ⅲ级平均年龄为60.6±14.3,心功能Ⅳ级平均年龄为62.0±15.8.②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男女比例接近于1∶1,男性204例(50.2%),女性202例(49.8%).⑨NYHAⅠ级为心功能代偿期,不需要住院治疗,NYHAⅡ级为96例(23.6%),NYHAⅢ级为212例(52.2%),NYHAⅣ级为98例(24.1%).④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病因组成中风心病占首位,为154例(37.9%),为154例(37.9%),其次为扩心病132例(32.5%),冠心病112例(27.6),肺心病4例(1.0%);⑤4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危险因素以心律失常、高血脂症最为常见,其中心律失常占首位,为149例(36.7%),其次为高脂血症124例(30.5),高血压118例(29.1%)。 结论: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中,发病年龄多集中于60岁以下,性别对发病年龄有影响,女性的发病年龄高于男性;②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中,男女发病率接近于1∶1,没有明显差异;③NYHA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逐步增加;④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发病因素中,首要为风心病,其次为扩心病,性别对病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尤其为风心病和扩心病;⑤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中,主要危险因素为心律失常、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其中心律失常女性多于男性,吸烟、饮酒男性多于女性,统计差异明显;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更容易出现阳虚水泛、心肾阳虚、阴竭阳脱的中医证型.不同中医证型间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性,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总体上男女比例相同.

心力衰竭 致病因素 中医证型 分布特征

王新陆 李彬 王永霞 郑佳 于瑞 郝轩轩 朱明军

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450000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郑州450000

国内会议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6-28

2016-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