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医体质学临床应用情况,凝练体质学说临床研究方向、方法等.文章介绍了“体质”与“辨证”, “辨体”与“辨病”,“辨体论治”与“因人制宜”等方面进行论述。体质学说临床应用的初衷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指导疾病的治疗,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制约着发生疾病后的传变与转归,甚至影响治疗效果。辨证是中医临床的核心证,是指以把握机体整体的反应态为前提的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淤血等)、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等)、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等)等。体质与疾病的易感性在辨证诊断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甚至体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疾病的发生与传变。在疾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 “辨体论治”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在用药方面,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不同,临床可根据患者体质强弱不同、性情缓急等决定药物和药量,一定程度上可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综合以上分析,尽管对体质概念的论述大同小异,但迄今仍缺少合理、普适的金标准,以方便临床研究所选择参考标准,其次,临床研究不够深入,体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还需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鉴于中医疗效评价体系仍是限制中医学研究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瓶颈,因此,目前可行的研究是如何拓展辨体调治和体质形成机制、体质与疾病相关机制等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不但需要采用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研,而且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体质学说与发病的关系,但是更需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体质的基因表达谱及遗传学特征进行研究,从生物遗传学角度探讨体质的内在物质基础。这将是目前阶段需要尽快完成的。
中医体质学 临床应用 辨证论治 疾病预防 发病机制
李玲 王凌 张选国
陕西省中医医院干部保健一病区,西安71000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
北京
中文
152-156
201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