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的中西医诊治
精索静脉曲张病因有先天解剖因素和后天因素。精索静脉,左侧上行几乎成直角开口于左肾静脉、右侧成30-40度斜角开口汇入下腔静脉。左侧精索静脉行程长,垂直进入肾静脉,血流阻力大;易受乙状结肠的压迫、肠系膜上动脉和主动脉搏动时的压力影响、再加上精索内静脉管壁的结缔组织薄弱,病者若有精素静脉瓣膜先天性的缺乏或关闭不全,则更易出现精索静脉曲张。故VC多发生于左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不育症体检时发现。因阴囊不适而就诊者约占病人总数的20-25%。阴囊部坠胀不适:患侧睾丸部隐痛,疼痛可向腹股沟附近、下腹、会阴部放射,久站或久行时症状明显,平卧减轻或消失;少数患者合并有性功能障碍,为勃起不坚或阳痿。体征:局部触诊可触及曲张静脉,重者可见曲张静脉如成团蚯蚓。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多因不育、阴囊坠胀、睾丸隐痛就诊。多普勒超声能辅助诊断,必要时可行X光静脉造影、精液常规检查。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不影响生育者,可不予治疗。 影响生育或性功能者,可行中医药保守治疗。静脉曲张严重伴有疼痛下坠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尤其是合并精液质量下降或不育者,宜及早进行治疗。由于静脉曲张,精液瘀滞,使精道不畅,多数辨有气滞血瘀之证,临床不少医家多采用活血祛瘀之法治疗本病已取得疗效,但是根据笔者临床体会,仍需注意下述两点:一是不可过于强调本病属于血液瘀滞之筋瘤而单用活血通络之法,而必须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合用行气祛瘀法。临床所见,由于其病位于下焦,因此湿热内蕴或肝肾阴虚与气滞血瘀并存之证并不少见。而瘀阻日久,郁而不畅,则易化火生热,灼伤真阴,因此结合辨证,酌加丝瓜络、郁金、地龙等清热通络之品,或与女贞子、早莲草等养阴清热方并用,可获良效:二是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睾丸胀痛等症状明显者,临床宜详加审察并做相应检查,以排除由于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等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的可能。尤其是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更应如此,以免出现术后仍然未能改善症状的尴尬局面。
精索静脉曲张 病理诊断 临床治疗 中西医结合
司国民
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925-928
201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