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关于炎症性肠病诊断为什么要做相关检查

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丰富经验的荟萃.在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它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现代医学的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和相关检查,指出祖国传统医学的检查,是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面色、舌色排泄物颜色、气味、呼吸、声音、所述之痛、切脉、切触肌肤等,来准确的获得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信息,为精确治疗奠定坚实基础;现代医学除了叩诊听触之外,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针对疾病相关的必要检查。这就是先师王瑞麟独特创新的望闻问切验中的“验”。从微观的角度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微观世界,由于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病变形态、黏膜色泽,充血水肿,并且可以获取黏膜活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更有利于明确诊断。炎症性肠病的病人进行双源CT检查,可清晰显示炎症性肠病的黏膜外改变和肠外并发症,全面显示小肠及结肠受累情况,准确评估炎症的活动性。CT结肠镜克服了普通结肠镜由于结肠冗长、扭曲、粘连、狭窄而未能达回盲部的缺点,CT可显示狭窄病变的近侧,更全面了解结肠病变。但CT结肠镜的缺点是不能区别病变黏膜色泽,对黏膜水肿,表面隆起和凹陷不敏感。核磁共振具有软组织对比良好、可多方位显像、无放射线接触等优点。MRI诊断准确度与CT相似,但在评价炎症活动度方面,MRI能比CT提供更多信息,为精准治疗获取精确信息。

炎症性肠病 中西医结合 诊断技术 临床应用

王旭 廖艳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300-302

201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