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热稽留”论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炎,它主要累及直结肠,呈连续非节段性分布,约有30%患者可以累及到整个结肠。中医古籍根据其大便下血,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的临床特点,常将其归纳为“痢疾、泄泻、肠风、脏毒”等范畴。祖国医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多经验,临床有诸多治愈的患者,多有医家医案刊著。但在中医药治疗中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困扰很多人的是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治疗方法的问题,比如在实热之初病情,病情较重热毒稽留,清热苦寒之法大量应用,随病情的恢复,素体体虚而成无力御邪外出而致,或正邪虚实夹杂,或余热成痈,或疲血内结气血所致,脾虚湿盛是余热稽留的基础,故应健脾利湿,虚实夹杂是余热稽留的条件,故应标本互应用,余热成痈是余热稽留的变证,故应化邪解毒,血疲为余热稽留清除的障碍,故应活血化瘀。
溃疡性结肠炎 余热稽留理论 临床表现
王海强 郑丽红 刘朝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0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393-395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