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菌属门水平丰度变化情况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和脾虚湿蕴证患者与健康正常人群肠道菌群的分布特征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脾虚湿蕴证患者和健康正常人群肠道菌群分布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推测UC患者肠道菌群的结构性差异,为不同中医证型UC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和住院U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健康志愿者对比.提取所有研究对象粪便中细菌DNA,先通过浓度与纯度的分析提取可进行后续研究的DNA,然后通过细菌通用引物515F-806R测定DNA的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用物种丰度分布门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通过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分析:脾虚湿蕴证UC患者拟杆菌门的含量最高,健康人次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最低(P<0.05);大肠湿热证UC患者厚壁菌门的含量最高,健康人次之,脾虚湿蕴证UC患者最低(P<0.05). 结论:脾虚湿蕴证UC患者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存在26类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的菌属,在这些菌属中大部分为厚壁菌门下的菌属,是可以用于临床区分两种中医证型的UC患者的差异菌属.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证型 肠道菌群 分布特征
郑烈 齐君宜 戴彦成 陈得良 陈璇 戴悦婷 唐志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200032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420-424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