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象思维在脾胃病用药方面的运用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其对疾病治疗中的药物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象思维对脾胃病的用药角度入手,探究象思维在脾胃病用药方面的应用,为脾胃病临证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象思维作为人类最早产生的思维方式,贯穿于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人们只是在使用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把它高度提炼总结出来,直到《易经》一书的诞生,将象思维很好的诊释。脾胃居于中焦,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运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故脾胃疾病的治疗要从其生理功能方面进行思考,这时需要象思维的运用,而且象思维与中医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都是一脉相承的。例如: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用药治疗的时候可从升与降、燥与湿、受纳与运化这三方面入手,因为脾胃不是直接显露于外的,故在治疗脾胃病的时候需要运用象思维来从整体上把握,其用药的过程更是象思维的体现。
脾胃病 象思维 用药规律
史业骞 袁红霞
沈阳市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04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
国内会议
哈尔滨
中文
592-595
2016-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