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子一代形态发育的研究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对子一代在仔稚幼鱼培育过程中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杂交鱼卵在水温25-27℃、盐度29-31、DO≥5mg/L的条件下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变化分为仔、稚、幼鱼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为1.959±0.152mm,初孵至孵化后2d为前期仔鱼,3d卵黄囊消失进入后期仔鱼,此时仔鱼平均全长为2.765±0.108mm.4d仔鱼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超小型轮虫.5d过度到投喂S型褶皱臂尾轮虫,14d开始混合投喂经小球藻强化过的L型褶皱臂尾轮虫,19d的仔鱼交叉投喂卤虫无节幼体.31d进入稚鱼期,平均全长18.130±1.565mm,46d进入幼鱼期,平均全长39.850±2.565mm.稚幼鱼期间的饵料逐渐过度到投喂卤虫成体及配合饲料.形态变化:3d卵黄囊消失;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经历了先伸长后收缩最后缓慢增长的过程;45d镜检可见有鳞片生成,50d全身被鳞;45d前鱼体呈透明状,45d体色形成,为淡褐色;幼鱼鱼体背部有6条黑色斑带,体表布满细小、棕色斑点.杂种优势,进入后期仔鱼生长速度超过云纹石斑鱼,且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2)与云纹石斑鱼相比提前进入幼鱼期,提高了育苗成功率,降低了育苗成本.
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种间杂交 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于欢欢 刘莉 张廷廷 翟介明 庞尊方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青岛26607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青岛266071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烟台 26140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0-39
2014-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