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与古文教育忧思
中国文化自古有重文”文”的传统.今天学校教育中的”语文”课,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古代并不如此,在古人看来,”语”只是”说话”,其地位远远不能与”文”相比.”语”作为一种口头的交流方式,主要是适用与当下,而”文”则把先人的知识、智慧保留下来,供享用.”语”让面对当下的现实.”文”却让能够超越这个现实,这就极大地拓展人们的心灵世界.唐宋以来,八大家的”古文”作为正统的、典型的文章形式,更是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读书人没有谁不熟悉《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些文集,直至民国时期,家塾私塾教育中必须熟读背诵古文自不必说,学校的语文教育,也多以古文阅读与背诵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民国时期的学校语文教育,就古文的教学而言,可说具有量足质优的特点。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古文教育空间变得非常狭小。首先是古文的篇目大大减少。民国时期的高等小学语文课本可以选一百多篇古文,而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古文不到10篇。而且,古文篇章的难度完全无法相比。近些年来,语文教育中的古文教学,不仅有选篇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古文研究,或说古代散文的研究,不仅仅需要研究作品、作家,也需要研究古文的传播,研究古文教育的诸多问题。目前,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倒是有一个有质量、有成就的研究群体,但如果人们不能让今天的学生也能够像人们一样熟悉古文,热爱古文,如果人们的学生都不喜欢古文,厌恶古文,读不懂古文。那么古文的研究将不会有未来。
语文教育 古文教学 教学质量
唐晓敏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应用语言系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北京
中文
487-489
2014-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