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狩获麟”的三重叙事及其思想建构

《春秋》绝笔于”西狩获麟”,探寻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便成为儒家士人的思想使命,而依托孔子及”获麟”之传注建构了区别于传统儒学的价值体系,形成了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新的儒学核心理论,这是秦汉儒家士人最重要的儒学贡献.麟最早见诸甲骨文,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动物,”咏于《诗》,书于《春秋》”之后,麟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不断附加,成为具有灵性的并和王权结下不解之缘的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春秋》三传,尤其是公羊家”素王”、”三统”、”三世”等方面的论述,确立了经学为汉代”大一统”政治服务的目的;谶纬”获麟”的政治结构,解决了汉代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而《春秋》”西狩获麟”讥讽鲁国所狩非时违背周代礼制的本义几乎被全部掩盖,这也是经典阐释之于文学的表现.

古代文学 《春秋》 叙事结构 儒学思想

王洪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北京

中文

519-529

2014-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