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说唐宋记体古文书写策略的转变

这里讲的唐宋记体古文,主要指杂记类古文,诸如写物记事的亭、台、楼、阁、堂记、璧记和山水记、游记,以及记述书画、器物、瑣事者.不包括写入叙事的史传文、碑志文以及专门记载某种事迹、经验、技艺的文字.本文即以韩、柳、欧、苏杂记为例,浅说唐宋杂记古文书写策略的转变。重点指出韩、柳杂记既以即事体物为书写策略,又有叙事作论以寄慨者,而欧、苏等人杂记即事“别求义理以寓襟抱”,书写策略以说理、慨叹为主。从韩、柳、欧、苏等人杂记的书法特点,可以看出唐宋记体古文的书写策略大有变化。评论唐宋杂记古文书写策略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变化,不能简单地说唐人优于宋人或宋人优于唐人。只能说唐宋杂记各有特色,唐宋古文家在改进杂记古文体制、增强其文学性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各自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书写策略的转变,是唐宋古文家不断探索杂记古文如何增强文学性、改进“书法”艺术的结果。并且宋人杂记古文总的书写策略是以论为记,但作论方式却因人而异,所作杂记古文审美风貌亦不相同。在唐宋古文的发展过程中,古文新型文体的产生和旧有文体体制的演变,是一种突出的现象。

记体古文 书写策略 审美风貌 文体体制 唐宋时期

熊礼汇

武汉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

北京

中文

648-656

2014-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