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金匮》虚劳病篇研究综述

”虚劳”作为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近年来医家对其概念、病因、虚劳篇条文、脉象、病机、治疗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笔者对10年来上述研究内容做一综述笔者认为结合仲景的时代背景与学术渊源及虚劳篇的内容,明确虚劳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进行虚劳病研究的基础与前提。虚劳作为一种疾病,必然有其特有的因机证治与病传、病程等特点。秦汉时期病因学说尚未形成体系,仲景根据病因的致病途径、传变规律,并结合致病部位,将病因分为三类。如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提到“干般疚难,不越三条……”,这种分类法重在结合致病部位说明病因致病的不同途径,基于上述认识仲景未明确论述虚劳的病因。随着病因学说的发展与完善,从“五劳七伤”及虚劳篇18条分析,可以看出仲景认为虚劳病的病因为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这基本达成共识。中医病机学说涉及外感病机、脏腑病机、经络病机等,各有其优缺点与适应范围。治疗方面,医家认为仲景治疗虚劳病以阴阳与脏腑为纲,或将二者结合,对薯蓣丸证与大黄蠓虫丸证一般单独论述。治法上,强调温阳,调和阴阳,补益脾肾。其中,脾肾当中有孰轻孰重之争,但对治疗原则无重大影响。对“风气百疾”、“虚劳干血”则提到扶正祛邪等治法。笔者认为治法和病机、辨证相联系,在何种情况下某具体虚劳病患者适合何种病机理论.适用何种辨证体系,不同辨证方法论治虚劳有何区别联系,各有何优缺点,深入研究虚劳病传、病程特点,是未来虚劳病研究的发展趋势。

《金匮要略》 虚劳 病理机制 脉象 辨证施治

银赟

成都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72-74

2016-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