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谈宋本《伤寒论》原文398条与815条

宋本《伤寒论》共计10卷22篇,其内容以条文形式撰写,每一条文都有独立内涵,阐述一个或多个问题.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十篇之398条,已广为熟知.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痉湿暍(即前四篇)与不可发汗、可发汗、发汗后、不可吐、可吐、不可下、可下、发汗吐下(即后八篇)条文的编号统计,虽间而有之,但见解不一.本文以刘渡舟《伤寒论校注》(即宋本《伤寒论》)为依据,结合原文所述要义,计得前四篇共129条、后八篇共288条,全书共计815条原文,并概述各篇内容提要.宋本《伤寒论》中十篇论六经辨证、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是《伤寒论》的重点与核心;前四篇原文中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三篇,虽然多被认为是王叔和采摭群书,附以己意而成;然“辨脉法”与“平脉法”作为脉法总论,“伤寒例”作为外感热病学概论、伤寒辨证之规范,其内容不乏精妙,学术价值亦不可低估。痉湿喝篇虽见于《金匮要略》,然其证与伤寒相似,具有鉴别诊断之意义,示人不可误治。后八篇原文内容虽与中十篇重复较多,但有学者考证提出后八篇的内容本是王叔和所见散失《伤寒论杂病论》的原始状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伤寒论校注》 文章结构 内容编排

郑丰杰 李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南昌

中文

159-164

2016-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