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颈椎根性痛谈经脉的生理病理基础
目前中西医临床多以”筋骨辨治”,从肌肉骨骼系统解剖、生理、病理角度,对颈椎根性痛(神经根性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进行认识和诊疗.除舒筋理筋整复外,通经脉行气活血是手法治疗颈椎筋骨病症根性痛的主要治法.临床沿根性痛神经干分布区域进行点拨可起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从中医经脉理论对颈部筋骨病症及根性痛进行辨治,往往从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辨治,如颈项后正中疼痛辨为督脉,颈枕后正中旁辨为太阳经,两侧辨为少阳经等,可分别在局部经脉穴位及远端经脉穴位进行点穴治疗,也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文欲从神经肌肉相关性的角度,论述颈椎根性痛现代认识与中医经脉认识的统一性. 方法:从脊髓节段性敏感理论出发,对颈椎筋骨病症根性痛、神经源性肌痛、肌筋膜痛进行分析,解释颈椎根性痛疼痛部位、压痛部位与手三阳经经脉及经穴部位的重合性. 结果:颈椎根性痛并非单纯的周围神经疼痛,会出现同脊髓节段皮节、肌节、骨节及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引发的疼痛,其疼痛及压痛分布区域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经脉及经穴位置相仿.古人重视疼痛部位的问诊,重视体表疼痛部位的触诊,这可能是中医针灸理论体表经脉循行形成的主要方式,也形成了中医针灸临床重视疼痛部位问诊、循经揣穴阿是穴寻找、循经取穴针刺的辨治思维模式.从临床实践中也能看出,经脉辨治有相当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古今对颈椎筋骨病症根性痛的认识并不矛盾,从现代解剖生理病理角度对颈椎疾病根性痛的认识,与古人从经脉、经筋角度对颈臂痛的认识是相合的.两者的结合将提升目前临床诊疗水平.
颈椎根性痛 经脉理论 生理变化 病理机制
薛卫国 高杨 张磊 周英奕 张学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00029
国内会议
深圳
中文
519-522
2016-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