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16阳性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裸鼠动物模型建立及分析
目的:采用在裸鼠腋部皮下移植人原代宫颈癌组织的方法,研究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并初步探讨此动物模型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方法:将hpv16阳性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移植于裸鼠腋部皮下建立原代人宫颈癌裸鼠模型,成瘤后取出瘤组织传代,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待瘤长到直经1cm时处死后作病理检查;移植前和移植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t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肿瘤组织HPV DNA表达情况,对HPV16L1和E6、E7基因结构进行移植前和移植后基因克隆和测序. 结果:接种后60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状肿块,80天后肿瘤块表面50.0±5.1)mm2.瘤组织病理检查与人宫颈鳞癌一致;PCR检测结果患者HPV16阳性,对动物模型的HPV16L1、E6、E7基因序列进行研究,同源性在98%以上,发现了E6错义突变1个位点(T178G/D32E),E7同义突变2个位点(T843C/C94C T846/S95S),错义突变1个位点(A647G N29S),L1与标准株K02718.1比对未发现新的变位点.成功地建立了人宫颈鳞状细胞癌实体瘤动物模型.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裸鼠人宫颈癌组织模型成瘤率较高,操作简便,可保持人宫颈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工具.建立了hpv16阳性人宫颈鳞状细胞癌裸鼠动物模型.
宫颈癌 动物模型 建立方法 成瘤率 生物学特性
王康 王长奇 巫文勋 罗娜 杨志华 周开良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江西萍乡矿业集团总医院 萍乡337000
国内会议
江西省医学检验第十六次学术交流会议暨王棠海教授百岁华诞学术研讨会
南昌
中文
220-228
201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