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分型和菌株同源性,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与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9月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24株,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改良的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阳性菌株,亚胺培南-EDTA增效试验和亚胺培南-EDTA及头孢他啶-EDTA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PMQR基因及移动元件相关基因;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所有菌株进行基因分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11株携带blaVIM-2基因,占45.8%;2株携带blaKPC-2基因,占8.3%.PMQR基因检测,检出16株携带acc(6”)-Ib-cr,占66.7%(16/24),仅检出3株qnr基因,包括qnrA11株,qnrB42株.对移动元件检测,检出13株携带ISCR1基因,占54.2%(13/24),4株携带ISEcq1基因,占16.7%,仅1株携带Int1整合子基因.11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阴性菌株仅5株一种以上PMQR基因阳性,阳性率显著低于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x2=6.331,P=0.023).ERIC-PCR分型显示24株铜绿假单胞菌共分成了6个基因型别,A基因型有13株,占54.2%;其次B基因型有5株,占20.8%. 结论: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blaVIM-2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laKPC-2基因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与PMQR基因存在共同携带现象,且多为克隆株的流行.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分型 菌株同源性 碳青霉烯酶基因 喹诺酮耐药基因
刘洋 邓琼 余阳 曹先伟 徐群飞 万腊根
330006南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感科
国内会议
江西省医学检验第十六次学术交流会议暨王棠海教授百岁华诞学术研讨会
南昌
中文
245-250
2013-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