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替代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煤电行业的治理和发展可以对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使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对全国及重点地区煤电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煤电行业排放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和在PM2.5防治方面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通过区域空气质量模型研究了我国电能替代的重点领域及潜力,根据不同的电能替代规模构建了不同的能源电力发展方案,对比研究了不同电能替代情景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和作用.研究表明,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对促进我国尤其是东中部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可使我国东中部地区PM2.5的平均浓度降低30%左右,具有十分显著的环境价值.国家应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电能在终端能源中所占的比重,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应尽快提升农村居民的电力消费规模,降低农村居民燃煤使用比例。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增加电力供应中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所占的比例,从而进一步提升电能替代的节能减排效益和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效。
大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电能替代行为 政策支持 节能减排
唐伟 徐峻 段宁 支国瑞 孟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
国内会议
澳门
中文
18-34
2015-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