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拟的现实焦灼到虚弱的纸上解构--对近年长篇小说现实书写的反思
本文对近年长篇小说现实书写进行了反思,指出当代长篇小说几乎都是建立在某一种社会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同构化的方式,力求如实地反映社会问题,许多作品采取与现实同构的叙事方式,不管是在共时性的社会宽度方面,还是在历时性的时间进程中。长久以来形成的作家要做历史和时代的“书记官”的信念被推到极致,很多作品不再从叙事结构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尝试,而是沿着时间脉络一泻而下。这种结构方式看似揭示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实际上,作家对历史、时代、生活、人性的审美思考都消失了。文学叙事变成了逻辑推演,变成了假恶丑的集中展示,变成了原始生活材料的机械堆积。很大程度上,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又回到了二十世纪初黑幕小说的叙事模式,或者说一直没有超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官场小说的叙事定式,在艺术特征方面,这些长篇小说存在的缺憾与表现题材的相对固定、叙事手法的相对简单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在当下的文学环境中,有深度、有力度的现实思考和叙事探索是非常困难的。总体来看,由于过分粘着于对现实的摹写和对热点的追逐,近年来长篇小说的现实书写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
当代长篇小说 现实书写 叙事模式 艺术特征
刘永春
鲁东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742-748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