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结缘,已有三十多年.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接受离不开译介出版,也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语境与中国文学的现实诉求.马尔克斯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使中国作家、中国文学获益良多,也带来影响的焦虑及同质化创作的隐忧.文章指出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接受,是由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时代语境和中国文学复兴的使命要求决定的,这一传播接受历程与马尔克斯作品的译介出版同步进行,也离不开诺贝尔文学奖的刺激。马尔克斯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契合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展诉求,顺应了中国文学超越自身的历史使命,马尔克斯能够被中国作家选择作为师法创新的文化资源,也因为他契合了作家们走向世界的期待视野,为他们提供了能够引以为用的文学观念与技法。文学不可能在封闭孤立的状态下获得良好的发展,文学需要“不设防”,作家的视野需要“全打开”。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应该与世界文学保持交流与对话,但也应牢记一个准则:在趋同的大趋势下需要确立自身的独特性。既不能以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诉求为由排外独尊,也不能在适应全球化潮流、努力创作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丢弃自身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资源。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只有在中国作家与中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冲破“同质化”围城,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中国文学 马尔克斯 文化传播 创作手法
曾利君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715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911-919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