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批评理论症候及其批判--兼评当下一种文学史观
”审美现代性”及其变体”晚清现代性”理论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本文认为,应警觉这一理论症侯的发散性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批评话语模式,并泛化为一种的文化审美理论趣味和意识形态立场.一切唯”现代审美性”论,”用个体的审美感性去反抗现代性对人性的异化”作为其文学史理论纲要,将百年中国文学叙事视为一部抗拒历史理性和历史进步的个体审美叙事史,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动因和历史文化品格的改写与颠覆.”审美现代性”先天性的理论缺陷和中国叙事批评的错位移植和过度阐释,将对建构科学的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科理论带来危害.”晚清现代性”论者的所谓”现代性危机”及其叙事,对中国现代历史文化变革而已,是一个虚拟的”伪命题”.唯有以”历史结构意识”呈现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境遇及不同层面,确立中国现代性叙事的”史学正义”和”诗学正义”,才真正有可能”重整汉语文学”谱系.
当代文学 叙事特征 批评话语模式 审美现代性
袁苏宁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60-165
201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