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I及DTT技术在ACI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在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预后判断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对所有34例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间<72h)行1.5T常规头颅MRI检查、DTI及DTT检查,根据白质纤维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与梗死灶的关系分为相邻(10例)、部分穿过(13例)及完全穿过(11例)共三组,将其功能结局分别预测为痊愈、部分恢复及瘫痪并作为预测理论值(100%);最后通过随访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MMT肌力测试,将结果作为预后评价的实际值与上述理论值作一对比并进行评价,判断二者符合率. 结果:相邻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90.0%(9/10),部分穿过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为84.6%(11/13),完全穿过组患者的实际符合率为90.9%(10/11).三组的实际值均接近于理论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梗死灶与CST关系进行预后判断的符合率较高,能够较好的进行急性脑梗塞患者的预后判断.
急性脑梗死 预后评价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成像
张步环 王宏 马毅
武警总医院磁共振科,北京100039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51-54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