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诊治进展和现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通路退变为特征的缓慢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相关,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多发生在55-65岁之间,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但80岁以后反而呈下降趋势,提示脑的自然老化并不是本病的真正原因.PD并不直接导致死亡,但症状的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诸多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表现主要在运动障碍、非运动性症状以及疲倦,体重减轻,复视等其他症状。PD的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乙酰胆碱平衡失调。但其发病机制多数研究表明它与遗传、环境、兴奋性毒素、免疫等多个因素有关。大多数的影像诊断方法不能检出PD患者的脑部异常,如平片,CT,经颅多普勒等,一些现代方法MR,SPECT,PET也只是起提示性作用,并不是某个征象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准确,早期诊断PD更加困难。PD的治疗可采取药物、基因、细胞移植等多种治疗方式。目前还存在早期就诊率低、确诊时间长、不能合理安排饮食等多种问题需要解决。

帕金森病 疾病特征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临床治疗

申光武 袁防震

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410006

国内会议

武警部队放射专业委员会第八届放射学术会议

济南

中文

86-89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