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内平滑肌瘤1例报道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3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阴囊有一肿物,约蚕豆大小,无任何症状及不适,患者当时未在意,未进一步治疗和检查.30余年来,肿物逐渐增大,现约核桃大小,为了明确肿块性质,入院求诊.体格检查:头颈胸腹四肢(-),专科检查:阴茎大小正常,尿道口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左侧阴囊轻微下垂、皮肤无红肿及破损,于附睾尾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5x2.0cm,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压痛(-)、透光试验(-)、与左侧睾丸关系密切,双侧腹股沟未扪及肿大淋巴结.经超声、64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1.5T核磁共振扫描诊断为阴囊平滑肌瘤。 阴囊平滑肌瘤Forster于1858年首次报道,临床罕见,文献仅见数例报道,其主要来源于阴囊肉膜,且大多位于阴囊内,表现为阴囊皮肤内较硬结节,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从被发现到手术切除平均为7.6年,通常为单发实质性肿块,大小1~15cm不等,平均直径6.4cm,边界较清楚,包膜完好,集中在皮下组织。多数平时无任何症状,仅当瘤体内肌束收缩时可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治疗可随访观察或手术切除,切除后存在复发可能。临床上阴囊平滑肌瘤常易被误诊为纤维瘤、皮样囊肿或睾丸肿瘤,影像检查能起到一定的鉴别效果。
阴囊内平滑肌瘤 超声波诊断 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疾病鉴别
高超 张联合 张士良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影像科,浙江杭州310051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318-319
2014-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