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有关城市史与中国现代转型的思考--对话罗威廉

在中国现代化转型中,城市的作用似乎很有限,主要动力来自民族国家的自觉和工业化的冲动。也就是说,国家精英发出的、深入人心的富国强兵动员令是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和城市居民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似乎并没有独立的重要性,也似乎没有产生独特的、具有革命性的城市意识形态或政治纲领。住在城市里的精英们所代言的是民族国家,而不是他们所居住的城市。即使他们具有某种模糊的城市意识,仍然会以民族国家的话语表达出来。中国现代转型中,城市这个变量十分微弱,没有能够与工业化和国家富强动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其结果是传统政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为新的国家作承袭,国家主导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而西方意义上典型的城市及其所代表的自由贸易和宪政民主精神在定义中国现代性方面的作用十分微弱。极端地说,直至1990年代以前,中国的现代转型是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这一关于城市和中国现代转型的观点与罗威廉教授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城市之研究形成一个对话,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近代时期出现的城市化进程,从欧洲到日本再到中国,是一个全球化现象,但城市化这一现象在欧洲、日本、中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作为概念的城市及其民主宪政之政治模式和资本主义之市场经济模式似乎并没有起到重新定义中国政治经济结构的作用。这样一个关于中国城市史的观察也许可以为人们理解今天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开启一个新的角度。

近代城市 现代转型 政治经济结构 居民角色

姜进

国内会议

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内陆与沿海城市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重庆

中文

31-37

2013-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