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表述中的”后话说前事”与”后来说前话”--以南京、重庆近代历史建筑遗存的名实关系为例
本文叙述了有关南京、重庆近代建筑遗存的史实来看,其与现有命名之间,虽有所对应,也有所错位。在南京,“天王府”之于“天朝宫殿”,“临时政府参议院”之于“参议院”;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之于“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人民解放纪念碑”之于“抗战胜利纪功碑”,都是后来者用后来的词语取代该建筑遗存前此已有之名,属于“后话说前事”。在这“后来居上”取而代之的过程中,被易之名原来所蕴涵的内容,在“后话”(后来的词语)所述以前发生的某事(“前事”)之时,就难免不被有所遮蔽。所谓“天王府”自曾国藩以降,中经民国时期而沿用至今,已经很难唤起对于“天朝宫殿”的历史记忆。在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特别是国会请愿运动中风头甚健的“江苏谘议局”的“前事”,在“临时政府参议院”这“后话”中无从寻觅。“八路军办事处”的门牌在重庆虽然未曾挂出过,但后来以之命名其建筑遗存,就位移了对于确曾有过的“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视线。“人民解放纪念碑”之新命名虽然宣示着“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其实“新中国”一词在清末梁启超以降至民国时期曾为多方所乐用),但与“抗战胜利纪功碑”所相关的对日抗战史实由此而长年隐而不彰。前已述及与“后话说前事”所交互为用的是“后来说前话”。与1961年命名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所相关的历史叙事(笔者称之为“八路军叙事”的构成部分),几十年间给一般人留下的印象是只知有过八路军而不知有过十八集团军,特别是当年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过的人员在其忆述文章里也大多对之避而不提,这就使其所唤起(且有建构)的历史记忆并非那么切近历史原态。再者,在复数的重大历史记忆中,被优先选择者往往为时局所急需。南京的“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和“总统府”两名即然。前一命名得于1982年,当时对于太平天国的研究犹红有余紫。2002年1 1月重挂“总统府”金字之时,则很难说就没有遥对海峡彼岸之意。不仅如此,在前一命名之下,那些与天朝宫殿建成前及其被毁后的“清两江总督署”相关的记忆(特别是从洋务运动到晚清新政诸位名总督事迹)也难以浮出。后一命名虽也蕴涵着“孙中山叙事”,但其语义重心则已移向蒋介石及李宗仁的总统府(21世纪以来有关总统府的出版物的内容就重在孙中山解职临时大总统之后,总统府观览者和导游者的关注重心亦然)。
建筑遗存 名实关系 历史进程 表述方式
刘世龙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68-79
2013-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