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现代化--以云南为例
当人类社会步履匆匆地迈入21世纪门槛时,”全球化”与”现代化”已日益成为风靡世界各个角落的时髦术语.西方文化以一种强烈的态势冲击着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可再生的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正随着现代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这种局面下,处于弱势文化境地的西南地区诸多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成为相当严峻的问题.以云南民族文化为例,除了必须面对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影响之外,还必须处理好许多组错综复杂的关系,多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云南省积极采取特殊措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应予以充分肯定。但在发展中也面临问题和困难,正引起人们的正视和关怀,如民族文献和语言严重流失、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特色正在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濒危现象突出、民族服饰和传统手工艺等逐渐衰退。为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必须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而教育传承通常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形式。只有本民族多数人都有“文化自觉”,意识到民族文化的消亡便意味着整个民族的消亡,实现现代化不能以牺牲民族传统文化为代价,并以保护与传承本民族文化为己任,这样才有希望找到最终的出路。
地方文化事业 文化传承 教育工作 现代化建设
普丽春 李劲松
云南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93-101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