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洋纤毛虫的多样性:柠檬类瘦尾虫(Uroleptopsis citrina Kahl,1932)(原生动物,纤毛门,腹毛亚纲)的皮层演化模式

本文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对海洋尾柱类纤毛虫,类瘦尾虫(Uroleptopsis citrina)(纤毛门,腹毛亚纲,尾柱虫科)青岛种群的形态学及无性分裂期间的细胞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种的形态学主要特征如下:活体大小为(120~150)μm×(30~40)μm,表膜颗粒两种,一种为棕黄色,约1μm直径,花环状排布或散布;另一种呈血细胞状,均匀分布.伸缩泡单一,位于亚尾端1/3处.口区约占体长的1/3,明显分段,约36片小膜构成.5~7对额棘毛双冠状排布,2~3根额前棘毛,中腹棘毛复合体中段为单列棘毛.左、右缘棘毛约36(31~44)根和39 (33~47)根.背触毛恒为3列.细胞发生过程与亚得里亚海种群相似,具体特征为:①亲体的口围带被独立来自于口腔深层的口原基发育成的新口围带所完全替代;②后仔虫口原基来自皮膜表面;③老结构不参与额腹横棘毛原基的构建;④缘棘毛和背触毛原基在老结构中发生;⑤波动膜原基贡献两根额棘毛,第一列额腹横棘毛原基贡献的左侧一根棘毛不发生迁移,最后一根额腹横棘毛原基贡献出2~3根额前棘毛;⑥在发生过程中,大核发生初步的融合.本种的发生过程,除不产生横棘毛、口棘毛以及波动膜原基贡献2根额棘毛外,与伪角毛科的其他阶元非常一致,证明了发生上的保守性.

海洋纤毛虫 生物多样性 柠檬类瘦尾虫 形态学 皮层演化模式

潘莹 陈旭淼 马洪钢 邵晨 宋微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03;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科学与工程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安710049

国内会议

第一届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

厦门

中文

104-112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