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椒蜗牛科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山椒蜗牛科(Assimineidae)广布于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且为高度物种多样性的两栖性蜗牛,潮间带、河口、淡水和陆域环境均有不同山椒蜗牛种类栖息.目前的山椒蜗牛科的分类仍以形态与解剖构造为主,许多物种的分类近年来有大幅度变动且有许多新种发表,因此山椒蜗牛科的亲缘关系亟待进一步厘清.本研究以粒线体的COⅠ和16S片段重建山椒蜗牛科的亲缘关系,初步探讨科内和科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发现,麂眼螺超科的粒线体COⅠ和16S基因片段,虽然变异未达到饱和程度,但是无法厘清科问的亲缘关系。删去16S高变异区的序列资料,可获得较明确的亲缘关系;合并COⅠ序列,提高亲缘关系的分辨率有限。由于山椒蜗牛科仍包括相当多种的陆栖和淡水栖种类,相当适于探讨演化上栖地转移(habitat shift)的议题,有待未来增加更多物种和DNA数据,以获得更明确的亲缘关系。目前Genbank现有的麂眼螺超科序列几乎都是栖息于淡水的类群,缺乏栖息于潮间带或海岸的类群,麂眼螺超科是单次或多次演化入侵淡水栖地,目前仍未解。
山椒蜗牛科 分子系统发育 亲缘关系 基因序列
黄致雏 林思民 巫文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台北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台北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61-266
2010-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