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油气化探样品荧光紫外法分析中非芳烃组分的影响研究

油气化探技术始于1933年,以烃类垂向微运移为理论基础,是一种前期油气勘探的化学分析手段.对原油中的芳烃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可以用来进行油源对比、估计生油岩和原油的成熟度,确定沉积环境及研究石油的初次运移规律等,对油气藏勘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系统研究了影响荧光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并利用ASE技术对油气化探样品进行前处理,探索了最佳的处理条件。探讨其中影响荧光与紫外分析关键组分结构以及影响机理,以便客观反映油气化探样品中芳烃信息.研究发现样品中即使低含量S8的存在均严重干扰了荧光紫外数据的客观性,造成了严重的假异常,而S8广泛分布于煤矿、油气田地区,如何排除S8的干扰,客观地获取芳烃类物质信息,应引起业内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仅探讨了非芳烃物质S8对荧光紫外测定的影响,样品中其它非芳烃物质如金属络合物等对荧光紫外测定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油气化探 荧光分析 前处理 非芳烃物质

赵江华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学术报告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会议

武汉

中文

257-260

2014-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