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例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分析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PCI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后死亡率高达20%~25%。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在病理血栓尤其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对于血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选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时,不同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具有差异,氯吡格雷低反应现象确实存在。氯吡格雷低反应会降低氯毗格雷对心血管患者的保护作用,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是临床中遇到的一例真实病例,面对按照临床指南推荐足剂量、足疗程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却依然形成支架内血栓的患者,临床药师首先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药物相关因素分析综合分析患者支架后血栓形成的原因,对患者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了教育和指导。同时在排除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可能之后,建议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查,结果证实患者由于CYP2C19的多态性使氯吡格雷活性代谢产物减少,导致血小板抑制作用减弱,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为了使患者达到预防支架内血栓再次形成的目的,临床药师搜集了国外的研究数据,经过分析同时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最终制定了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从复查血小板聚集率和随访结果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支架内血栓 抗血小板治疗 氯吡格雷 合理用药

刘天娇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国内会议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江苏扬州

中文

1-10

2014-06-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