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8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本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 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

张灵 程娟 赵黎明 吴华

合肥市滨湖医院药剂科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材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

合肥

中文

860-869

2014-1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