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型脈管炎臨證一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的脱疽类疾病,病程较长,疼痛剧烈,严重者肢体可以坏死.本病治疗也比较困难,近年来笔者用中医药对治疗此病的寒湿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一些难以治癒的病人恢复健康.本病多因涉水受寒,或肾阳不足,寒湿下受,阳气不能达于四末,使脉道痹阻,血脉运行不畅而发病.笔者认为是较合适的:寒凝→血淤→淤久化热→腐而成脓→骨肉腐败→溃烂脱落,笔者自拟方,方中当归、川芎行气活血,温经通络,对血淤气滞的疼痛疗效甚好,配伍薏苡仁能活血通痹,除湿止痛,更与温经散寒,通阳化气之桂枝伍用,效果尤着。桃仁行淤活血,配伍牛膝引药下行,可逐病处局部之淤。威灵仙通络止痛,通行十二经络并可除湿、温经、活血之效。枳壳、元胡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并有明显止痛作用。薏苡仁疗湿痹,舒痉挛,止骨中疼痛,善治下部之湿邪。生芪意在补气行血。先贤认为,气寒之人,无论何病均可重用黄芪,而血寒之人尤宜重用,如平素体弱阳虚,气血不足者还可增量。本病及寒湿凝滞之症用温炙法温经活络疏散寒邪。笔者体会在患肢穴位扎针,特别是膝以下穴位,往往易使患肢皮肤变白,这可能使针刺后出现血管痉挛现象故应少针多灸为宜。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病机制 中药治疗 针灸疗法 临床疗效
洪景秀
南安市英都鎮霞溪村第一衛生室
国内会议
福建泉州
中文
350-351
2013-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