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马一浮与同光体

客观而论,晚清民初的诗坛以同光体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马一浮的诗学,包括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都深受同光体的影响.仔细探讨马一浮与同光体的关系,将有助于理清马一浮诗学的来龙去脉,判断其在中国诗学史上的位置.马一浮既已受到同光体尤其是浙派的影响,那么对同光体诗学也就有所继承与发展。同光体最重要的诗学主张是提倡“学人之诗”与标举“三元”“三关”之说,因而马对同光体的继承与发展也就在这两方面展开。先看学人之诗这一方面。中国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清代,要想另辟蹊径、再造天地,就非得具备深厚的学识与广博的艺术修养不可,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整个清诗,而不仅仅是同光体,以学问入诗,强调学人之诗的根本原因。只不过同光体表现得更鲜明更突出罢了。同光体提倡学人之诗的理论家是陈衍,实践家是沈曾植。马一浮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两方面分别对二人作出了继承与发展。马一浮对同光体的超越,主要表现为马一浮诗学较之同光体诗学更加具有独创的价值和巨大的贡献。这在马一浮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两方面都有非常鲜明的表现。总起来说,马一浮诗学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两方面都具有独创的价值和巨大的贡献,远远超越了前一辈的同光体,因而虽受同光体影响,却非同光体所能笼罩。马一浮以诗和诗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诗学,和王国维以词和词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诗学,都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总结性成果,也都是中国古典诗学在其最后一个阶段所达到的最高峰。马一浮诗学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由此方能看得真切。

诗歌创作 马一浮 同光体 文学价值

刘炜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呼和浩特

中文

76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