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数字化形态学研究
探讨青少年下颈椎前路经椎弓根螺钉(An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s ATPS)内固定技术相关解剖结构的变换规律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无颈椎损伤及畸形等疾病的13~18周岁青少年颈椎MSCT扫描资料60例,每隔3岁分为两组,每组为30例,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行三维重建,测量相关解剖形态指标,并按组别、侧别、性别及节段行统计学分析.椎弓根外皮质宽(OPW)、椎弓根外皮质高(OPH)、椎弓根骨通道全长(POCL)及e角在两组中侧别间及各组中性别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间在各椎序中则均有统计学差异.f角、椎弓根投影中距(DtIP)及椎弓根投影中距(DsIP)在A、B组中侧别间及各组中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间在各椎序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B组中各颈椎间差异较大.结论:ATPS内固定技术可应用于青少年下颈椎内固定,且具有稳定性好、创伤少,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为青少年ATPS内固定技术钉-板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相关基础数据.
下颈椎颈前路经椎弓根 数字形态学 解剖结构 青少年
张少杰 任小燕 李志军 李筱贺 汪剑威 高尚 王志强
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177-180
2012-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