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合作行动中的交易成本与组织费
奶业合作社是更有利于节约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需要管理成本的组织.在由于信息不对称严重和资产专用性较强而导致机会主义风险较高的奶业领域出现的所谓的合作社,不仅没有产生交易费用节约,而且提高了组织费用,进一步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奶业合作社节约的交易费用和产生的组织成本的比较决定了合作社的边界,在中国,饲养奶牛的自然属性和市场力量特征决定了奶业合作社并不能够大行其道. 政府、乳品企业推行建立奶业合作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一个规范的奶业至少包含五大要素:①与加工企业相等的市场地位;②独立而且透明的饲养过程;③平等的社员资格;④利益分享机制;⑤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然而,从中国的法律环境、市场环境和奶业分散经营的体制来看,显然,发展奶业合作社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尚不成熟。我国绝大部分的奶农专业合作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生鲜乳中间商的角色,即收集社员生产的牛奶、及时冷藏并交售给乳品加工企业:二是养殖服务员的角色,即为社员提供集中饲养及饲养管理技术指导等服务。分散性的农户经过合作社进行交易,增加了管理费用,但是却不能大大节约交易成本。如果节约的交易成本不能返还社员的话,这种异化了的奶业合作社的出现就不是必然的了,甚至是不必要的。奶农在奶业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弱势地位仍不能彻底改变,政府提高奶业组织化使得奶农专业合作社成为多数私人奶站改造、过渡的借口。
奶业合作社 交易成本 组织费
杨伟民 道日娜 王求名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267-270
2012-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