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贫血的进展及护理研究
癌性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由恶性肿瘤本身及相关治疗(主要是放、化疗)引起,它影响肿瘤患者放化疗的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和预后.重视并积极干预,对改善肿瘤患者贫血有一定的意义. 因输血存在风险,癌症患者输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血液从血库取出,切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预防输血反应:输血前给予盐酸异丙嗪、地塞米松预处理。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变化,如病人出现腰背剧痛或血红蛋白尿时,应考虑有否溶血反应发生。输血开始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适,可根据病情及患者一般情况调节速度,并随时观察输血速度、有无外渗等情况。 EPO的使用方法:10 000U/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1个疗程4-6周,皮下注射其半衰期较长较静脉注射效果更好。EPO需冷藏保存且使用时现配现用。口服铁剂有较大的胃肠道反应。贫血治疗指南推荐采取右旋糖酐铁静脉滴注,但其过敏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重视,多因滴注速度过快或浓度过高引起。注射右旋糖酐铁应稀释后使用,且初次使用时缓慢少量滴注观察至少15分钟,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胸背部疼痛、低血压、心动过速、皮肤潮红及荨麻疹等过敏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药,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异丙嗪等,症状会迅速缓解。 进行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够帮助贫血患者增强治疗信心。详细介绍贫血的不良后果,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贫血治疗效果,认真倾听病人的陈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长期贫血引发的症状,能增强病人对贫血治疗的信心。 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对肿瘤患者改善癌性贫血有积极的作用。鼓励肿瘤患者进高蛋白、高铁饮食,如鱼类、动物肝脏和肾脏、瘦肉类、海带、紫菜、黄豆、黑木耳、芝麻酱、枣等食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要元素,鱼类和家禽肉类中的铁40%能被吸收,要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增加绿叶蔬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并嘱患者避免同时进食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如茶、咖啡,以免阻碍铁的吸收。 癌性贫血患者传统观念建议患者多休息,广大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运动疗法是目前热门的方法之一,最近发表的一项系统评价显示:适度运动能够显著改善癌性疲乏。
癌性贫血 输血疗法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运动疗法
陈美华 吴婉英 叶小红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31002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26-430
2014-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