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63名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于2003年提出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将护理核心能力定义为”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随后,我国教育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首次提出了中国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国内学者纷纷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探索.刘明等将护士能力定义为”知识、技能和态度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手术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目前有关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在护理领域内还不多见.本文通过对163名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和评价体系,合理安排手术护理工作岗位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评判性思维能力更是不容乐观:本研究提示,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是影响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规范尚处于待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关于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范畴的容更少涉及。因此,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具有手术室专业特点的护士核心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并采取相应的能级对应管理。

手术室 专科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 培训模式

张莹 王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护理学会第18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贵阳

中文

246-249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