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生存质量评估与医学干预效果
目的:本课题运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试验设计方法,主要调查关于孤独症患儿及患儿家长的生存质量,研究分析孤独症组与精神发育迟缓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性,并探讨影响患儿及患儿家长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对入选孤独症儿童进行中医针灸干预,观察及评估针灸治疗改善生存质量的疗效,指导临床康复措施,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生存质量. 方法:选取2-12岁的孤独症患儿及其父母作为孤独症组,随机选取同龄健康儿童及其父母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就诊治疗的精神发育迟缓患儿及其父母作为对照组,使用普适性量表PedsQL4.测量三组儿童的生存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测量三组家长的生存质量。比较三组儿童及家长生存质量的差异,分析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各个领域的得分并研究与其家庭状况、患儿病情程度及智力水平的关系。2.临床试验研究部分:入选30例孤独症患儿,给予中医针灸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生存质量、病情康复及发育商的相关变化情况,自身前后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干预效果作出评价。 结果:本研究中调查孤独症组儿童1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及精神发育迟缓组儿童各100例,研究发现:三组儿童的年龄、性别以及儿童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孤独症组患儿家长的WHOQOI-BREF量表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家长,低于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组家长,三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RO.01)。孤独症组儿童的生存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子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组儿童,三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JY0.01)。 结论:中医针灸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功能,而短期康复治疗后患儿的生存质量有所改善,发育商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患儿干预治疗时间较短、病情较重、回访时间较短以及样本量较少等因素有关。
孤独症 儿童患者 针灸治疗 生存质量
谢巧玲 刘振寰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州51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 广东佛山
国内会议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第五届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暨2014年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与学术交流大会
武汉
中文
217-218
2014-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