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达里湖鱼类暴发性死亡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达里湖大规模死鱼是由于PH值、微囊藻毒素、非离子氨和强日光照射四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达里湖蓝藻门平均数量占浮游植物数量98.09%,平均生物量占浮游植物生物量76.48%,在整个水域的光合作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无机碳浓缩机制,可将水体中的碳源以HC03-的形式吸收;微囊藻是全年优势种.达里湖C032-全年平均含量为12.20mmol/L,在强烈日光照射下,在部分水域可被蓝藻门以HC03-形式吸收殆尽,使该水域的PH值达到12以上,从而使所有氨氮转化为非子氨,在夏季平均达到0.727mg/L,最高达到1.624mg/L,大大超过了鱼类0.Smg/L的急性中毒水平.达里湖夏季湖水的理化性质适合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繁衍,抑制因子少,并可能导致铜绿微囊藻毒素的毒性最大化.在夏秋季晴朗无风的中午的强烈阳光照射下,蓝藻的光合作用变得十分旺盛,PH值达到最高值,而微囊藻产生的毒性此时也发挥出最大作用,就可能发生暴发性死鱼事件.大规模引种种植飘浮性水生植物是治本策略;向水面泼撒活化性粘土、沸石粉、干冰等物质可起到一定的急救作用.

鱼类养殖 死亡现象 PH值 微囊藻毒素 非离子氨 强日光照射 生物防治

张利 缪丽梅 张笑晨 苏爽 刘鹏斌 姜翠苹 石天喜 白亚荣 张春慧 王俊

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呼和浩特,010010 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3 吉林大学,吉林130012 内蒙古阿拉善盟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阿拉善左旗750306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水产站,临河015000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国内会议

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

呼和浩特

中文

31-35

2013-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