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意境”说”意义域”之开放性构成及其学理渊源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一种浓重的超验性与神秘性特征,审美意义域营构追求神气横逸、自然率性、似花非花、恍惚朦胧,要求不仅要有诗的精神和性情,而且更要有诗意的抒写与呈现,并最终构成具有诗性内质的”意境”.”意境”意义域的营构必须注重诗性的感悟,注重于与对这种感悟的诗性传达.如果说西方美学注重的是意义境界的稳定性、确定性和逻辑性,那么,中国传统美学则注重”意境”意义域的空灵性、包容性和模糊性,尤其倾向于”意境”意义域营构的诗意性和开放性,以”意境”构筑的态势追求其张力和弹性,追求味象超象、意在言外.总之,可以看出,“意境”意义境域的“深远”、“情脉不断处”和需要“妙解心悟”正是建立于“大象无形”、“有无相生”的思想作用之上。因此,“意境”永远指向受者,向受者开放。其“意义域”生成流中总是留有极大的空白,包括对“意境”的描述,期待着受者去追索、咀嚼、玩味,并给以进一步的联想、充实。
中国传统美学 意境营造 意义域 开放性
李天道
四川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84-89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