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

关于中国文学批评的象喻传统,目前学术界的探索主要有三端:一是以自然物喻文:二是以人喻文.除此之外,以器物及其制作经验喻文也是中国文学批评非常普遍的现象.本文将以《文心雕龙》为入口,探讨中国文学批评中的器物之喻,发现中国文学批评与器物及其制作经验的直接关联.中国文学批评的器物之喻并非偶发的现象,它是一种普遍性的文学经验。首先,由器物及其制作经验生成了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范畴。器物经验是人类最为普遍的原初经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器物经验为文学经验奠定了基础。器物制作与文章写作之间存在一种亲和关系,它们虽采用不同材质,但在构思之考究、制作之精细和法度之规范方面是一致的。由器物制作经验形成一个强大的言说系统,使得器物制作超越了其实物意义,具有了语言学、文化学和哲学意义。因而,引导人们进行参照和表达的语汇,并非直接源于辞典或古籍,由器物制作积累而来的经验成为建构文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次,器物及其制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并为中西诗学提供了可供沟通的话语。在古典文明时代,器物制作与质朴的艺术创作尚未分离,二者均从与自然之道的关联中获得意义。以器物之喻考察中国文学思想的言说方式,为分析当前文学艺术的态势提供了借鉴。

中国文学 批评方式 器物隐喻 文化思想

闫月珍

暨南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呼和浩特

中文

162-171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